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,第七十四军第58师师长廖龄奇在战役初期的表现可圈可点,他率领部队奋勇抗击日军进攻,构筑防线阻击敌军推进。然而在战役进入白热化阶段时,这位黄埔出身的将领却做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,最终导致蒋介石亲自下令将其军法处置。那么,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究竟为何会做出如此出格的举动?
让我们先了解廖龄奇的军旅生涯。在第二次长沙会战爆发前夕,这位师长并未随军驻防,而是请假返回江西老家举办婚礼。当得知部队接到增援湖南的命令后,他才匆忙赶回部队。廖龄奇作为黄埔军校毕业生,曾赴英国深造军事战术,性格刚烈倔强,右臂因战致残留下永久性伤残。
他的军旅生涯始于第88师,先后在俞济时和孙元良两位师长麾下效力。南京保卫战期间,因无法及时归队而痛斥孙元良。兰封会战后,第88师师长龙慕寒被处决,廖龄奇便转投老长官俞济时,加入第七十四军。当时第58师师长冯圣法与邱维达产生矛盾,邱维达调回王耀武的第51师,廖龄奇便接任旅长职务,后晋升为师长。
展开剩余71%当廖龄奇担任师长时,王耀武已是第七十四军军长。在王耀武看来,廖龄奇与张灵甫颇为相似:两人都是身经百战的猛将,一个腿部残疾,一个手臂伤残。不同的是,张灵甫对王耀武感恩戴德、言听计从,而廖龄奇原本是投奔俞济时的,与王耀武并无渊源。
此外,廖龄奇学历显赫,精通英语,与王耀武同龄。表面上两人相处尚可,但私下里全军皆知:廖龄奇对王耀武并不服气。而王耀武也不是省油的灯,从不对他特殊照顾。
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,廖龄奇率部在永安外围构筑防线,成功切断城内日军的联系。随后的战斗异常惨烈,第58师仅连长就阵亡三人。经过连日激战,该师伤亡过半,而第七十四军下辖的第57师也达到40%的伤亡率。
战况恶化至此,军中开始出现怨言,而带头抱怨的正是廖龄奇。他完全赞同赵子立的观点,认为将部队调入内线作战极为不妥,多次要求王耀武向薛岳进言,但王耀武始终按薛岳命令行事。第58师的惨重伤亡更加深了廖龄奇的不满情绪。
当第七十四军接到薛岳下达的向浏阳撤退命令时,各部队都开始有序后撤,唯独廖龄奇的58师陷入困境。他们多坚持了一天并非出于自愿,而是遭遇日军第3师团和第6师团的夹击,突围无门。当廖龄奇与张灵甫率残部杀出重围时,身边仅剩600余名官兵。
随后发生的事情令人瞠目结舌。廖龄奇既未联系王耀武,也不执行薛岳的命令,竟抛下张灵甫,拦截一列过路火车,带着部分士兵直奔株洲。张灵甫望着远去的火车目瞪口呆,大喊道:廖师长,你这是干什么?这可是要掉脑袋的死罪啊!
更离奇的是,廖龄奇在火车上巧遇第九战区的一名参谋,后者立即将此事报告给参谋长吴逸志。吴逸志震惊不已:廖龄奇竟如此胆大包天,在战事紧要关头擅自离阵?
战区参谋部第一时间联系王耀武询问廖龄奇去向。王耀武同样困惑:我已将撤退浏阳的命令传达给他了。薛岳在电话中怒不可遏:他跑了!临阵脱逃!王耀武也大感意外,虽然廖龄奇性格桀骜,但绝非贪生怕死之徒,怎会做出如此出格之举?更令人费解的是,廖龄奇到达株洲后,竟然又回老家探亲去了,其真实动机至今成谜。
战役结束后,这位失踪多日的师长被请上衡山。薛岳坚持认为其罪当诛,蒋介石征询王耀武意见时,后者沉默以对,实则默许了薛岳的主张。廖龄奇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,他不顾贺耀祖的劝阻,硬闯蒋介石的休息厅喊冤。蒋介石只冷冷地说了一句话:当着薛伯陵的面,你把黄埔的脸都丢尽了!
发布于:天津市新玺配资-短线配资平台-网络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中心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