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7年7月1日零时,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通明,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,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冉冉升起,标志着香港结束了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,正式回归祖国怀抱。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重要里程碑,更是中华民族洗刷百年屈辱、迈向伟大复兴的庄严宣告。香港的顺利回归,也象征着曾经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在全球殖民体系中的彻底衰落。
在香港回归前夕,英国政府为延续其殖民统治,曾与中国展开多轮激烈交锋。解密档案显示,英国军方甚至秘密制定了代号为东方堡垒的核打击计划,意图通过核威慑来维持对香港的控制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美国政府对此非但没有反对,反而公开表态支持英国,并承诺提供军事援助。那么,英国究竟采取了哪些具体行动?美国又是如何介入这场博弈?中国又是凭借怎样的智慧和实力,通过和平谈判成功收回香港?让我们深入探究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。
展开剩余81%历史的时针要拨回到1840年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,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《南京条约》,将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。1856年,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,又通过《北京条约》攫取了九龙半岛南端。1898年,英国趁甲午战争后中国国力衰微之际,强迫清政府签订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》,以99年为期租借新界地区,从而完成了对整个香港地区的殖民控制。
最初,英国仅将香港视为对华贸易的中转站。但随着时间推移,其战略价值日益凸显。维多利亚港这个天然深水良港终年不冻,成为英国在远东最重要的海军基地和贸易枢纽。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,既控制着南中国海的航运要道,又是西方列强窥探中国大陆的理想前哨站。英国情报部门在此设立了远东情报中心,大量搜集中国及东南亚各国的政治军事情报。
自民国时期起,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过香港的殖民地位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中央政府更明确宣示香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将在适当时机予以收回。这引起了英国的强烈不安,因为经过百年经营,英国资本已深度渗透香港经济命脉,香港更成为西方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国接触的唯一窗口。
二战后,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,香港成为其在远东最后的殖民明珠。面对1997年新界租约到期的现实,英国政府绞尽脑汁企图延续统治。1950年代,英国曾试图以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,要求中国在名义上收回主权后,继续由英国实际管治香港。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中国政府的严词拒绝。
随着期限临近,英国开始考虑极端手段。1952年成功试爆原子弹后,英国自恃核大国地位,秘密制定了针对中国的核威慑计划。为确保计划实施,英国积极寻求美国支持。由于当时美苏冷战正酣,美国出于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考虑,不仅表示支持,还承诺提供军事援助。英国随后在新加坡丁加空军基地部署了48枚核弹,目标直指中国东南沿海重要城市。
但历史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。1964年10月16日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试爆,这一声巨响彻底打破了西方的核垄断。1971年,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,国际地位显著提升。与此同时,中美关系开始解冻,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国际格局的重大转变。
1982年9月,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挟马岛战争胜利之威访华。在人民大会堂的会谈中,这位铁娘子态度强硬,声称三个不平等条约依然有效,企图继续维持对香港的统治。邓小平同志以非凡的政治智慧回应道: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,并明确表示中国政府将在1997年收回整个香港地区。会谈结束后,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上失足跌倒,这个戏剧性画面被媒体解读为大英帝国在香港问题上摔了跟头。
经过22轮艰苦谈判,1984年12月19日,中英两国正式签署《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》。声明明确规定,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,实行一国两制、港人治港、高度自治的方针政策。
1997年6月30日午夜,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通明。23时59分,英国国旗在《天佑女王》的乐曲声中缓缓降落。7月1日零时整,伴随着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激昂的旋律,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冉冉升起。与此同时,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载着末代总督彭定康和查尔斯王子,在蒙蒙细雨中黯然驶离维多利亚港,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。
香港的顺利回归,是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必然结果,是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。这一伟大实践不仅实现了中国人民的夙愿,也为国际社会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树立了典范。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: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,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国家发展起来了。今天的香港,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,继续保持繁荣稳定,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、共同发展,共同谱写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新玺配资-短线配资平台-网络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中心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